行业资讯

BOB半岛·(中国)官方网站佳木斯国家农高区:深挖农业资源 构建五大产业

作者:小编 点击: 发布时间:2025-04-14 12:13:12

  BOB半岛·(中国)官方网站佳木斯国家农高区:深挖农业资源 构建五大产业“农业现代化是什么样子?你来到这里就能找到答案。”黑龙江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党工委王继武说。22项水稻种植先进技术精准把控水稻生长的每一个环节,搭载高精度传感器与智能控制系统的植保无人机实现了“按需施肥”,稻米高附加值精深加工向产业链高端迈进……现代化大农业的“脉动”强劲有力。

  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国家级农高区,也是全国唯一一家以水稻为核心主导产业的国家级农高区。2022年4月经国务院批复成立,前身为黑龙江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园区”)。如今,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聚焦农业前沿,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努力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催生农业发展新动能。

  获批国家农高区两年来,佳木斯市委丛丽BOB半岛,佳木斯市委、市长王铁亲自指挥部署、统筹推进,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建设,紧紧锚定国务院批复文件提出的发展定位、目标任务,立足“四区三高地”的总体定位和“一核四园、一带六基地”的布局建设,以黑土地现代农业为主题,以水稻全产业链为核心主导产业,积极探索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努力将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打造成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实践地。

  高位谋划,政策引领,共同推进农高区创新发展。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实行省市协同发力、垦地联动共建、省直部门参与、“政产学研金用”协同发展模式。2019年成立黑龙江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建三江农科区管委会”)具体承担农高区(升建)建设职责职能,负责农高区总体建设、运行、管理及行使2436项行政权力,通过14个内设委办局推进管委会域内农场的社会管理和农高区相关建设项目推进工作。2024年3月,建三江农科区管委会更名为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管委会。近年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支持农高区建设的《关于支持黑龙江建三江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支持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若干政策措施》,佳木斯市将农高区建设列为重点突破性工作,出台《〈支持农高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工作要点》《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人才政策》,为农高区建设保驾护航。同时,佳木斯市和北大荒集团强化垦地融合,按照“坦诚相待、无缝对接、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共同推进工作,实施“一盘棋”布局、“一条心”建设、“一股劲”推动、“一个声音”对外,成立联合指挥部并实质化运行。

BOB半岛·(中国)官方网站佳木斯国家农高区:深挖农业资源 构建五大产业(图1)

  发挥优势,强强联合,端牢“中国饭碗”。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位于三江平原腹地,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三江环绕,七河贯通,又处在土壤肥沃的黑土带上,在粮食生产上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规划建设面积138.78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9.86平方公里、示范区128.92平方公里,辐射区覆盖北方寒地粳稻种植区域。2023年,水稻单产达666公斤/亩,建三江1200万亩耕地粮食总产稳定在130亿斤以上。“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1/11,这里年均粮食产量约占全省的1/11。”王继武说。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开展了寒地早粳稻优质高产多抗龙粳新品种选育及应用,“龙粳31”在黑龙江种植面积达1.27亿亩,占适宜种植面积的70%以上。2024年,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与中国工程院周卫院士、东北农业大学张颖教授、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李灿东研究员3个团队合作落实肥料、微生物菌剂等5项促进寒地水稻增产增效的试验示范项目。位于七星农场的第六管理区有一块旱田,种植着13万亩玉米和10万亩大豆。当前,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内农场进行高产大豆、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工程,现已取得显著成效。依托大型高端智能农机,结合玉米“四精两管”和大豆“大垄宽台匀密栽培”模式,应用“两精、两优、四坚持”技术模式,再集成组装应用各项技术措施,田野中的玉米和大豆长势喜人。据介绍,今年万亩玉米、大豆示范带的任务目标为玉米亩产800公斤以上,大豆亩产260公斤以上,每亩增效150元以上。

  搭建平台,汇聚力量,整合创新资源。在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科创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机械隆隆轰鸣,工人们正在抓紧施工。目前,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科创中心建设项目的科技研发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中心、科技成果推广服务中心和人才交流中心共4栋建筑主体已封顶,正在同步进行外墙的保温工程和室内防水层的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中心和科技成果推广服务中心在2024年年底投入使用,科技研发中心、人才交流中心也将在2025年交付使用。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已建立院士工作站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与双创孵化载体20家,较2022年批复时增长18家。引进各类创新创业人才95名,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多家高校院所在种质提升、黑土地保护、智能农机、智慧农业等方面深化产学研合作。钱前、张启发等10余个院士专家团队在农高区设立试验基地,开展试验示范技术研究100余项。智慧农场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建三江分中心、北大荒黑土地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实验室、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子政务建模仿真国家工程实验室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分中心等相继挂牌成立。

BOB半岛·(中国)官方网站佳木斯国家农高区:深挖农业资源 构建五大产业(图2)

  “当前,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凝练出种质资源创新、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智慧农业、智能农机、水稻精深加工5大主导产业,谋篇布局水稻全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王继武介绍。寒地水稻种子研发推广成果初见成效,助力种业振兴。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龙江农垦科学院、天津天隆在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省莲江口种子有限公司、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北大荒生物育种实验室建三江分中心等院校企业达成合作,共同建立种业创新研究院。并引进相关高校13所,域内外合作企业达到了20家,推广了“龙粳31”“龙粳57”“三江6号”“绥粳18”“建航1715”等优秀的主栽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了1000万亩,已有51个品种通过审定,增收超10亿元。同时,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与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围绕生物育种等领域进行合作,将努力破解粮油作物高产“密码”,有效地解决北方寒地农作物功能性缺乏等“卡脖子”问题,实现农高区的种业振兴。

  采用多种科技创新综合技术,总结出黑土地保护的“三江经验”。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与东北农业大学共建黑土地保护创新研究院,并设立“五平台一实验室”,即耕地质量改良提升平台、农作物产能提升平台BOB半岛、健康农业科技创新平台、黑土地耕地质量监测平台、黑土地保护成果转化平台和黑土地保护省级重点实验室,推动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依托“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项目,通过黑土地保护与数字农业融合,微生物菌剂使用、秸秆原位全量腐熟还田等技术的探索,推出了黑土地保护“三江模式”并进行推广。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应用,智慧农业发展迅猛。人在家里,仅仅在手机上操作几下,田就种完了,这样的场景出现在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的智慧农业农场里。近年来,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与中国工程院赵春江院士团队、东北农业大学山副校长团队进行了合作,建设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高区示范推广基地、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高区示范推广基地、建立农高区智慧农业信息管理大数据平台和水稻生产过程中无人化的智慧农业农场,实现水稻耕、种、管、收、储、加、销各农时、各环节无人化操作。

  创新发展,追求卓越,高端智能农机快速发展。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依托域内耕地标准化、集中化、规模化的优势,与华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BOB半岛、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沃得集团等优秀的院校企业达成合作,建立国家高端智能农机研发中心,构建农高区高端智能农机管理平台,打造农高区高端智能农机展示中心,建设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先导区。截至2023年年底,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域内拥有测试设备插秧机9200台,植保无人机1500台等。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还与中国工程院罗锡文院士合作共同建设双万亩无人化示范基地。

  从初级生产到深加工,再到高附加值深加工,农产品多种多样。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力求将每一粒水稻都吃干榨净,以优质食品深加工、稻米副产物深加工和稻米高附加值深加工为三大主攻方向,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江南大学以及各农场的有限公司、龙头企业进行合作,共同推广双生棉集团花青素项目以及营养米粉项目,推动海粮农业集团深加工产业园项目发展,促进水稻全产业链提档升级。

BOB半岛·(中国)官方网站佳木斯国家农高区:深挖农业资源 构建五大产业(图3)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建三江”品牌的湿地蟹田大米、“乌苏里江”品牌的胭脂米、“三江昊”品牌的原生态大米、“老六师”品牌和“锦绣三江”品牌的白酒等各式各样的农产品陈列在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规划展示中心。大米也能“七十二变”,在农高区规划展示中心还能看到大米面膜、大米牙膏、大米功能性饮料等特色产品,其中还有一款高附加值的水稻产品“紫稻花青素”目前正处于中试阶段。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已落地稻米加工企业151家,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67%,2023年加工业总产值达到36.7亿元。目前,中粮建三江米业20万吨稻谷加工线万吨糯米生产加工车间等27个产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7.5亿元。2023年以来举办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招商引智大会、京佳高端产业项目对接会、优质粳糯稻产品交易会等活动,参加各类招商推介活动30余场次,招引上海海粮、中牧集团等龙头企业落户,签约项目7个,签约额达31.67亿元。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水稻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协同发展。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成立农高区功能食品运营公司,拟建立双中试生产线,开发农高区大米蛋白等水稻高值化系列产品。探索创新企业合作方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与五芳斋集团合作7万亩糯稻订单种植以及与古越龙山合作联名款“锦绣三江”黄酒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产业业态不断丰富。在产品展示中心旁,一个电商直播间映入眼帘,背景墙、主展台、麦克风、灯光设备一应俱全。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探索“电商直播+”产业模式,通过搭建平台、盘活资源等方式,不断发展农村电商产业,助力特色产业销售,打响农高区品牌,让数字经济成为乡村发展新引擎。为了让农产品走出去,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还将建设智能粮食仓储物流中心,推动仓储物流体系智能化,打造智慧农业和现代仓储物流高地。

BOB半岛·(中国)官方网站佳木斯国家农高区:深挖农业资源 构建五大产业(图4)

  产业兴农的背后少不了金融赋能。2024年,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金融服务中心揭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支持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建设设立农业产业发展资金,授信额度为8000万元。该中心的成立意味着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在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发挥农高区与银行机构合力构建良性的农业互动创新生态上迈出了新的步伐,为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辖区内众多农户、涉农企业和实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还在知识产权融资上取得突破,交通银行以超低的基准利率向北大荒绿色健康食品公司投放280万元,只需该公司以“一种速溶无腥味冷饮大豆粉制造方法”作为质押即可。同时,创新“飞地经济”“总部经济”,北大荒农服集团落户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北大荒集团所属米业公司、垦丰种业等企业正在入驻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截至目前,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内工商注册企业1669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登记33家。

  一个现代化的农业高地正阔步前行。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正在成为农业科技创新高地、专业人才集聚高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高地,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强劲引擎。这片广袤的田野必将孕育新的希望,书写农业发展的新篇章。(王怡文 教忠航)

  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聚焦农业前沿,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努力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催生农业发展新动能


相关标签: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