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OB半岛中国农业大学王牌专业:这个专业超乎你的想象!
- BOB半岛“数字农耕”在青岛 ⑦以数智技术惠农助农兴农 青岛将在全国率先打造智能
- BOB半岛·(中国)官方网站大型高端智能农机受偏爱
- BOB半岛·(中国)官方网站威马农机:公司部分机械化产品已实现部分自动化随着产品
联系人: 梦总
手机: 13800000000
电话: 400-123-6789
邮箱: admin@meiguhulan.com
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BOB半岛·(中国)官方网站
BOB半岛“数字农耕”在青岛 ⑦以数智技术惠农助农兴农 青岛将在全国率先打造智能
BOB半岛“数字农耕”在青岛 ⑦以数智技术惠农助农兴农 青岛将在全国率先打造智能农机管理服务平台秋意渐浓,丰收将至。丰收时节,万象“耕”新,青岛广大农民和农业企业抢抓农时,加快推进农耕生产,岛城广阔的田野上BOB半岛,迅速普及的“数字农耕”成为一道亮丽风景,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着源源动能。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数字农耕”在青岛》专题,带您走进一个个“农耕”现场,感受农业现代化的魅力。
北斗导航自动驾驶拖拉机犁地,无人机播种和喷洒肥料、农药,物联网系统实时监测病虫害情况并发出预警,农民坐在办公室里动动手指就能开启远程种地模式,“面朝黄土背朝天”有可能逐渐成为过去时。近年来,青岛市着力提升农业发展科技含量,建设完成智慧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为农民的农业生产活动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参考;今年起还将在全国率先打造智能农机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智能农机自动作业的粮食作物智慧农场,以科技赋能智慧农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农机化处处长陈言智表示,“智慧温室大棚目前还是主要用于经济作物的种植,对于粮食作物来说,农机装备提档升级的投入产出效率更高,应用范围更广,是目前中国农业实现数字化发展,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路线。”
近年来,青岛市积极开展农机领域的创新工作,农机服务信息化、作业智能化、监测自动化水平全国领先,既方便了农民的生产作业,也加强了工作人员对农机的监管。
在服务信息化领域,2010年,农业农村部开发应用农机购置补贴辅助管理系统,采用信息化手段办理农机购置补贴,青岛市是首批应用省市之一。2017年,青岛市在全国率先应用手机APP申办农机购置补贴,老百姓足不出户,利用手机随时随地就可以申请补贴;2019年,在手机APP申办补贴基础上,青岛市增加了补贴机具二维码识别、作业物联网监管功能,在全国第一批开展了农机购置补贴办理“三合一”试点。截至目前,试点机械品目达到10个,全市累计补贴“三合一试点”机械1827台(套),补贴资金5163万元,试点机械“三合一”办理率达到100%。
据陈言智介绍,“申报农机购置补贴时需要填写机具的型号信息,农民以往需要查看机具出厂时铭牌上的信息,填报时容易出现差错。现在铭牌上方增加了一个二维码,包含了机械的所有信息,购机户在申报补贴时直接扫码即可完成信息填报上传。此外,在信息不对称、不发达的时代,无法判断农机所处的位置,现通过物联网溯源加强了对机械的监管,机械所在的位置一目了然,有效避免了骗补套补行为的发生。”
在作业智能化领域,青岛市将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和植保无人机广泛应用于全市的农业生产。在大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上安装北斗自动导航系统,可实现自动驾驶、精准作业。近年来,青岛市加大了对北斗导航设备的补贴和推广应用力度,并将其列入购机补贴目录。截至2022年底,青岛市安装有北斗导航设备的拖拉机达1800多台。利用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的植保无人机,智能化水平高,作业安全性高、精准度高,效率高、成本低,农药喷洒效果好,近年来在青岛市呈爆发性增长。目前,全市植保无人机达到1600台以上,作业面积占全市小麦、玉米植保面积的70%以上。
在监测自动化领域,通过在农业机械上安装定位和监测设备,可实现对农机作业轨迹、作业内容、作业面积、作业质量的远程监测。2015年,青岛市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安装深松整地、保护性耕作监测仪3000多台,开展农机深松整地和保护性耕作作业监测,作业数据自动上传平台,平台自动筛选作业合格数据,对合格作业给予财政奖补,实现农机作业远程监测的信息化,确保财政补贴资金安全。
2019年12月,青岛市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启动建设,并于2021年12月正式上线+N”模式,即一个大数据中心、农业农村一张图、一个监管服务系统,N个数字化应用场景。平台荣获第二届全省科技兴农奖优秀项目一等奖、全省数字乡村建设创新大赛案例(解决方案)奖一等奖第一名。
大数据中心库有效破除资源“壁垒”,整合了多个部门的数据,数据总量达到660TB以上;平台打造数字农村、数字农田、智慧主体等六大专题86类农业农村数据资源图层,实现了6015个自然村、78681个粮食功能区、122.24万宗宅基地、45515个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275.77万个土地确权地块等涉农数据的空间化管理BOB半岛、度动态展示,实现了“一图知家底”;监管服务系统网将青岛市农业农村局7大业务系统整合管理,通过单点登录,逐步做到“一网管全市”;平台打造了“智慧畜牧”和“智慧农安”等数字化应用场景,提升了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水平。
在指导农业生产方面,平台已在各区市33个点位安装了土壤墒情的监测系统,此后每年计划增设10个点位,今年年底达到43个点位。土壤湿度自动监测系统集土壤温湿度采集、存储、传输和管理为一体,与之相连的传感器可以连续监测土壤湿度、土壤温度等参数,将这些数据传输到平台,通过数据分析用于指导农业科学种植和灌溉,实现抗旱减灾。
青岛市农技中心工作人员登录土壤墒情的监测系统的移动端,选择“胶州植保站”,在“病害预测”页面,能看到小麦的扬花期显示为2月8日,小麦赤霉病的病害预测结果为低风险,指导意见为未达到防治指标,暂不需要用药。切换到“气象数据”页面,可以看到胶州市邰家村的温度、湿度、风速、光照时长、降雨量、土壤温湿度、风向等实时数据及一周内的数据变化折线图,经过数据分析可用于指导附近村庄的农业生产活动。
市民选择“青岛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咨询——农情监测”板块,进入“青岛市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信息平台”,可以选择查看全市33个点位的土壤墒情等实时数据,也能在线查看青岛市农技中心定期发布的农情分析报告。
此外,平台还在各区市61个点位安装了植物病虫害监测设备,该系统能感知作物生长环境变化,进行区域性、全天候BOB半岛、智能化的自动观测,同时进行虫情测报,并自动识别、杀灭害虫。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工作人员登录“托普云农智慧农业云平台”,可在“物联监控”模块看到害虫被监控系统拍下的照片,以此掌握各区市点位的害虫分布及杀灭情况,定期向农民发布天气预报、病虫害预警的提醒,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
据青岛市智慧乡村发展服务中心系统管理科负责人宁维光介绍,“目前,青岛数字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已经打造了27个应用场景,下一步将不断拓展新的应用场景,如防返贫、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等场景,让数据进入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为农民的农业生产活动提供有效的参考。”
在农机购置补贴“三合一”的基础上,青岛市致力于拓展管理和服务的功能,追求智能农机数字化管理服务的更高水平。
据陈言智介绍,“今年,青岛市在全国率先建设智能农机数字化‘3361’管理服务平台,计划建设一批智能农机作业的智慧农场,给北方地区尤其是种植粮食作物的地区提供建设智慧农场的青岛经验。”
平台通过搭建“农业生产信息采集系统”“农业生产数据统计分析系统”“智能农机作业决策指挥系统”三个系统,将实现“补贴政策实施、生产作业调度、精准作业监测、农机社会化服务、智慧农场管理、节本用油服务、普惠金融服务、利企便民维修和大数据追溯”等9个方面的功能,构建农机装备从购买、使用,到维修、报废全过程的业务管理和便民服务。
在业务管理方面,工作人员可以掌握全市农机的购置及生产作业情况,对农机购机补贴机具运行轨迹进行实时定位监管,对农机作业内容、作业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并汇总作业面积等数据;将农机管理、农机推广和农机化服务等农机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整合到青岛市智慧乡村管理平台,实现业务办理自动化、数据共享化。
在便民服务方面,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将依托平台开展全方位的便民服务,如与金融部门开展贴息,与保险部门开展保险服务,与定点加油站合作提供办卡打折、满减优惠的节本用油服务,根据各区市的生产需求进行农机跨区、跨市调配作业,增加农民收入等。
此外,围绕“土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智能化、管理数字化、农业品牌化、发展绿色化”这“六化”目标,今年青岛市将在莱西、平度、西海岸新区进行选址,依托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物联网监测系统和作业管理平台,选择5000亩以上的地块建设两到三个智能农机作业的智慧农场,把农机“耕、种、管、收”作业的全过程都纳入平台进行管理。
今年,数字青岛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2023年青岛市重点推进政务服务“一件事”和城市运行“一个场景”工作方案》的通知,将利用两年的时间,打造“农机管理一张网”。目前,智能农机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的前期工作已经启动。